何以笙箫默小说 > 剑走偏锋的大明 > 第九章 隐瞒

第九章 隐瞒

    刘敬是个老锦衣卫了,见识颇丰,见拽来的和尚也在梅林里转来转去就是转不出去,就知道他也着了道。

    刘敬皱眉,手按在刀柄上,“这梅园不是你们寺庙的吗?小小梅园,为何会有迷障?”

    和尚冷汗淋漓,忙解释道:“梅园虽归属寺中,但主持说美景当与世人同享,所以只有两道围墙,另两面一直不曾修建,谁都可以进园赏景。

    贫僧等也只做些修剪,施肥和浇水的工作,其余时候都是任由梅树生长,从不干涉林中的事,实在不知这梅园何时起了迷障,竟然连贫僧都困住了。”

    刘敬冷哼。

    和尚略一思索后道:“但凡迷障皆需借助旁物,这些梅树不能移动,林中可移动的多是石头,不如我们将眼睛看到的石头都挪一挪?或许就破了这迷障。”

    刘敬心中堵住一簇火,强忍着火去踢眼睛看得到的石头,这个法子未必有用,他知道,厉害的迷阵,连布置所用的东西都是眼睛看不见的。

    他踢走了好几块石头,便看到不远处的梅树根下立着一块大石头,需要手动搬开。

    他脸色臭臭的上前挪开,直起腰来便发现刚才看到的梅树根距离这块石头好远了,石头挪开后,前面竟然是一个梅树与梅树之间的大口子。

    刘敬眉头微紧,环视一周,看着突然变化的环境,双手按住刀柄缓缓走进去。

    豁然开朗,这是两排梅树之间的空地,地面平整无痕,自然,也一个人都没有。

    怎么会有一块地方,连个脚印都没有呢?

    刘敬回头看了看刚才他们走过的地方,再看这块地方,怎么看怎么古怪,他用脚碾了碾泥土,再蹲下仔细看了看,很奇怪,这土,是新旧交替。

    他趴在地上闻了闻泥土的气息,脸色微变,立即起身来看向四周。

    和尚小跑着过来,好奇的问:“施主,怎么了?”

    刘敬沉着脸问道:“今日都有谁来过梅园?”

    和尚一脸迷茫的看着他道:“施主,这梅园在寺庙之外,平时我们寺庙的后门都是关闭着的,这……今日我们没有僧人到这儿来,实在不知谁来过梅园。”

    刘敬四处查看,目光一凝,推开和尚走到一棵梅树下仔细查看。

    和尚也看到了,惊叫一声,“哎呀,这是谁砍的,把这梅树砍出好大一个坑来。”

    梅树上的伤口很混乱,树皮和树肉翻飞,但颜色很新,可见刚砍不久。

    刘敬仔细查看了梅树上的口子,看得出来砍出这一刀的人用了很大的力气,刀口极深,应当是很难拔出来,所以对方是上下摇动着往外拔的,这才让这伤口变得这么混乱。

    刘敬找了许久才在梅树根的另一边找到一小片遗落下来的木屑。

    他皱眉看着这片土地,觉得它干净得离奇。

    这树的伤口便可看出拔刀的人和砍的人不一样,拔刀的人力气不大,甚至身高也不够,所以才需要上下摇动很多次才把刀取出来。

    这样的情况下,地面应该会遗留很多木屑才对啊。

    刘敬团团转,最后对准树上的伤口挖了挖地上的土,不一会儿就从土里翻出不少掉落的木屑和大一点的木块。

    刘敬将这些东西拿在手心里,目光却不由自主的移向刚才他闻过的地面……

    就在他沉思时,和尚一脸小心的问,“施主,这树有什么问题吗?”

    “没有,”刘敬垂下眼眸,遮住眼中所有的情绪,起身道:“这树被砍成这样显然活不了了,留着无用,你叫人将它伐了,重新种一棵吧。”

    和尚看了眼那大口子,想说梅树没那么容易死,虽然这伤口看着大,但还是能活的。

    可对上刘敬的目光,和尚嘴秃噜了一下还是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刘敬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的道:“最好马上就砍掉,这伤口看着太丑了,吓人。”

    和尚连忙应下,承诺道:“贫僧一会儿就来砍。”

    刘敬最后看了一眼周遭后道:“我一会儿来看。”意思是要在他再回来前砍掉。

    和尚无奈的应下。

    刘敬再次从后门进入寺庙,这一次,他更留意地面上的痕迹。

    但进了后门便有青石铺路,寺庙中来往的人很多,他看不出什么来。

    他就去找寺庙的知客僧打探今日进出寺庙的人,“可有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进出?”

    知客僧想了想后摇头,“今日没有小女客。”

    刘敬皱眉,以为自己想错了,于是返回梅园。

    和尚已经带人把梅树砍掉了,砍下来的树枝杂乱的堆砌在地面上,现场一片狼藉。

    本来就难以找到证据的现场此时更是什么都看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刘敬神色莫名的站在一旁看了许久,直到和尚小心翼翼的道:“施主,这梅树种了许久,根深蒂固,一时挖不出来,待明日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用挖了,”刘敬道:“我看这梅树根还很好,当可以再发芽,就这样吧。”

    和尚:……您倒是早说啊,他多给它留点树枝,这就剩下两个树桩子了。

    但和尚不敢反驳锦衣卫,只能应下,向他保证会尽快让它发芽长起来的,

    刘敬转身回镇抚司。

    王勇没有回来。

    王勇一连三天都没有出现,镇抚司终于派人去王家找,得知王勇也三天未归家,镇抚司这才感觉到不对。

    而刘敬什么都没说。

    他将那几根木屑、小木块和一只纸鸟放在一起,将盒子合起来放在抽屉里,想了想,还是拿起纸鸟去了一趟潘家。

    潘家正在打包行李。

    三天前的事似乎吓坏了他们,潘家决定举家搬回老家,不在京城住了。

    看到锦衣卫再次到来,潘涛脸色很难看,却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。

    刘敬在他们家转了一圈,目光在他们脸上一一滑过,问道:“当日挂在廊下的这只纸鸟是谁做的?”

    潘涛看到他手中的纸鸟,心脏狂跳,打哈哈道:“大人说什么纸鸟,那日混乱,家人心惊胆颤的,潘某全然不记得什么纸鸟了。”

    刘敬似笑非笑的看向他,手在刀柄上点了点,一旁的潘柏连忙道:“大人,这只纸鸟是我挂的,我在外面的小摊上看见,觉得有趣,便买回来挂着了。”

    他冲进屋里拿了一袋子银钱,塞进刘敬手里,恭敬的道:“大人可是嫌这纸鸟碍眼?要不小子再买回来……”

    刘敬收了钱,冲他们哼了一声,没有将纸鸟还给他,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来索贿,还是真的从这只纸鸟上发现了什么,只是顺便收一次钱。

    不论是哪一种,潘家都耗不起。

    他一走,潘涛就道:“我们不能再留了,明日就走。”

    王氏:“可是东西……”

    “带不走的送给邻里,不然就留给下一个屋主吧,明日一早我们就启程。”潘涛打断她,“性命要紧,锦衣卫显然已经盯住我们不放。”

    王氏忧虑不已,压低声音道:“我们就这么走了,万一她找回来不见我们怎么办?”

    潘涛:“噤声,从此以后不准再提,小心隔墙有耳。”

    潘涛有些悲伤,心里密密麻麻好似被蚂蚁啃咬一般,三天了,她要是能回来,早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潘涛进屋去告知母亲明天一早启程的事。

    潘老太太张了张嘴巴,想问,却又不敢问。

    锦衣卫无处不在,谁也不知他们此刻躲在何处窥伺他们。

    潘涛半跪在她膝前,小声道:“娘亲,我们回老家,到家后就好了,一切都会好的。”

    潘老太太眼泪簌簌落下,哽咽道:“此回常州府千里之遥,家资单薄,老弱都有,可怎么走?”

    那孩子走时,她惶惶然不知所措,连盘缠都未曾给她准备,他们一家人回故乡尚且艰难,何况她一个小娃娃呢?

    潘老太太只能一遍一遍的问:“银钱准备了吗?路引准备了吗?”

    潘涛知道她问的不是他们家,而是潘筠,眼泪也跟着掉下来,却只能点头,哽咽的回道:“都准备好了,娘亲,你别忧心,一切都会好,一切都会平安的。”

    潘老太太想到流放大同的长子一家,终于打起精神来,跟着一起收拾行李,准备出行的干粮。

    第二天,潘家一家人就告别邻里,坐上他们从车马行租来的车朝着南边出发。

    他们带的行李多,又有老人,车马走得缓慢,估计要十天到十五天左右才能到达常州府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光靠两条腿,偶尔蹭一下过路车的潘筠三人速度就快多了,只是三天时间就从京城走到了大名府。

    此时三人正坐在河边一个小摊子上吃面,潘筠抬头看着不远处热闹的运河,问道:“我们为什么不坐船?”

    陶季:“没钱。”

    潘筠:“也是,一个道士却要借住和尚的寺庙,想也知道没钱了。”

    陶季瞬间觉得碗里的面不太香了,他停下筷子看她,“你还吃不吃,不吃我们就启程了,明天得走到开封府。”

    走得两腿酸痛的潘筠面无表情的低头吃面,她这一辈子就没走过这么多的路。

    黑猫蹲在一旁吃完碗里挑出来的面,优雅的用爪子擦了擦嘴巴,然后冲潘筠喵喵两声,伸出爪子。

    潘筠面无表情的掏出一张手帕替它擦了擦爪子,见它嘴角泛光,就要去擦,黑猫猛的扭过头去,一脸嫌弃的推开她的手。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112522/42069824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